严正声明
海内健康管理网从未提交过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,对于任何仿造模拟“海内健康管理网”标志、字样玷污海内健康管理网名誉者,海内健康管理网保持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特此严正声明,(本严正声明长期有效)
海内健康管理网创建人:李东海 2015年12月19日
李东海,高级营养保健师,卫生部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健康管理师湖南首届培训班班长,海内健康管理网创建人。主张健康管理必须从娃娃抓起,"教子弟于幼时,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"。著作有《中国传统健康管理》原名《中国传统健康养生》。
《黄帝内经》曰:"人之情,莫不恶死而乐生,告之以其驭,语之以其道,示以其所便,开之以其所苦","不治已病治未病"也。是书几经整理,虔诚奉上。愿读是书者"不忽于细,必谨于微"。预知防微杜渐耳。由于是书水平有限,不足之处在所难免,敬请读者批评指正。是为序。
海内健康管理网创建人——李东海自序 2012年5月19日于长沙
尧问于舜曰:"天下孰最贵?"舜曰:"生最贵"。尧曰:"治生奈何"?舜曰:"审夫阴阳"。(马王堆古医书《十问》原文二十三)
"饥寒痛痒,此我独觉,虽父母不觉也。衰老病死,此我独当,虽妻子不能代也。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,将谁赖哉!"(《呻吟语》)
老子曰:"我命在我,不在天"孔子曰:"人有三死,而非其命也,己自取也。夫寝处不适,饮食不节,劳逸过度者,疾共杀之"。
热烈庆祝
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!
热烈祝贺
抗日老兵李永顺同志荣获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5000元慰问金!
1、"春"字解,《说文》:"春,推也。从草,从日,草,春时生也"。"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"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"春者何?岁之始也"。《周礼·春官·宗佰》疏:"春者,出生万物"。《黄帝内经》:"春者,天气始开,地气始泄,冻解冰释,水行经通,故人气在脉。"君子当审时气,节宣调摄,以卫其生。
《黄帝内经》:"春三月,此为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"。又曰:"春夏养阳。"
春生风,肝主春,春脉如弦。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。"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"。春三月,夜卧早起以迎"发陈",卧宜头向东以迎"春生"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春防风,又防寒。不宜顿去棉衣,站立莫迎风,避风如避箭。衣着"下厚上薄","春捂"不宜暴去,《黄帝内经》曰:"风者,百病之长也"。当春之时,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,以养脾气,春气温,宜食麦以凉之,禁吃热物,春日融和,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,用摅滞怀,以畅生气,不可孤坐徒生抑郁。白居易诗:"逢春不游乐,但恐是痴人"。惟酒不可多饮,《增广》云:"春来无处不花香。"剖去胸中荆棘,以便人我往来,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。
①气候危险因素:大风,大雨,雾霾,雷电,冰雹,"春应温而反寒,春应温而过热"等。
②环境危险因素:风雨阴寒,雾霾压顶等
③生活方式危险因素:贪睡懒床,衣着单薄,春游过劳,汗出犯风,酗酒闹事,兀坐郁闷等。
预防春季伤风感冒,流行性感冒发生,预防控制支气管哮喘发生,预防控制肺炎,百日咳发生,预防控制肝炎发生,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生,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生,预防控制精神病复发等。
①立春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立春,正月节。立,始建也。五行之气往者过,来者续于此。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。立夏,秋,冬同"。东风解冻。冻结于冬,遇春风而解散。不日春而曰东者《吕氏春秋》曰:东方属木,木,火母也。然气温,故解冻。蛰虫始振。蛰,藏也,振,动也。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。鲍氏曰:动而未出,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。鱼陟负冰。陟,升也。鱼当盛寒伏水底遂暖,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,故曰负。
②雨水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雨水,正月中。天一生水,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,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水矣"。獭祭鱼。獭,一名水狗,贼鱼者也。祭鱼,取鱼以祭天也。所谓豺獭知报本,岁始而鱼上游,则獭初取以祭。徐氏曰:獭祭圆铺,圆者,水象也,豺祭方铺,方者,金象也。 候雁北(《月令》《汉书》作鸿雁北)雁,知时之鸟,热归塞北,寒来江南,沙漠乃其居也,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。 草木萌动,天地之气交而为泰,故草木萌生发动矣。
③惊蛰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惊蛰,二月节。"《夏小正》曰:正月启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桃始华。(《吕氏春秋》作桃李华)桃,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。 仓庚鸣。庚亦作鶊,黄鹂也。《诗》所谓有鸣仓庚是也。《章龟经》曰:仓,清也,庚,新也,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,故名。其名最多《诗》曰:黄鸟,齐人谓之搏黍,又渭之黄袍,僧家谓之金衣公子。其色黧黑,而黄又名 黄。谚曰:黄栗留,黄莺莺儿,皆一种也。鹰化为鸠。鹰,鸷鸟也。鹞 之属。鸠,即令之布谷。《章龟经》曰: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如痴而化,故名鸠。《王制》曰:鸠化为鹰,秋时也。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。以生育肃杀气盛,故鸷鸟感之而变耳。孔氏曰:化者反归旧形之谓。故鹰化为鸠,鸠复化为鹰,如田鼠化为鴽,则鴽又化为田鼠。若腐草为萤,鴙为蜃,爵为蛤,皆不言化,是不再复本形者也。
④春分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春分二月中,分者,半也。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秋同义。夏冬不言分者,盖天地闲二气而已。方氏曰:阳生于子,终于午,至卯而中分,故春为阳中,而仲月之节为春分。正阴阳适中,故昼夜无长短云。 元鸟至。元鸟,燕也。高诱曰: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也。 雷乃发声。阴阳相薄为雷,至此四阳渐盛,犹有阴焉,则相蒲,乃发声矣。乃者《韵会》曰:象气出之难也。《注疏》曰:发,犹出也。 始电。电,阳光也。四阳盛长,值气泄时,而光生焉。故《历解》曰:凡声阳也,光亦阳也。《易》曰:雷电合而章。《公羊传》曰:电者,雷光是也。徐氏曰:雷阳阴电,非也。盖盛夏无雷之时,电亦有之,可见矣。
⑤清明节气名词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清明,三月节。按《国语》曰:时有八风,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,此风属巽故也。万物齐科巽,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"桐始华。桐,木名。有三种,华而不实者曰白桐,《尔雅》所谓荣桐木是也。皮青而结实者日梧桐,一日青桐,《淮南子》曰:梧桐断角是也,生于山冈,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。《毛诗》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。今始华者,乃白桐耳。按《埤雅》:桐木知日月闰年,每一枝生十二叶,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。今造琴瑟者,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。田鼠化为鴽,按《尔雅》注曰:鼫鼠,形大如鼠,头似兔,尾有毛,青黄色,好在田中食粟豆,谓之田鼠。《本草》《素问》曰:鴽,鹑也,似鸽而小。《说文》注鴽曰鴾母。盖青州呼安鹑为鴾母。鲍氏曰:鼠,阳类,鴽,阳类,阳气盛故化为鴽,盖阴为阳所化也。 虹始见(去声)。虹,虹蜺也,《诗》所谓螮蝀。《注疏》曰:是阴阳交会之气,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,日照雨滴则虹生焉。今以水噀自剑视之则晕为虹。朱子曰:日与雨交,倏然成质,阴阳不当交而交者,天地淫气也。虹为雄,色赤白,蜺为雌,色青白,然二字皆从虫。《说文》曰:似螮蝀状。诸书又云:尝见虹入溪饮水,其首如驴。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,但虹气似之借名也。
⑥谷雨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谷雨(去声)三月中。自雨水后,土膏脉动,今又雨其谷于水也。雨读作去声,如"雨我公田之"雨。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。故《说文》云:"雨本去声。今风雨之雨在上声,雨下之雨在去声也。" 萍始生。萍,水草也,与水相平故曰萍:漂流随风,故又曰漂。《历解》曰:萍,阳物,静也承阳也。鸣鸠拂其羽。鸠,即鹰所化者布谷也。拂,过击也。《本草》云:拂羽飞而翼拍其身,气使然也。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,鸠乃追逐而鸣,鼓羽直刺上飞,故谷称布谷。戴胜降于桑。戴胜,一名戴鵀。《尔雅》注曰:头上有胜毛。此时恒在于桑,盖蚕将生之候矣。言降者,重之若天而下,亦气使之然也。
1、"夏"字解。《说文》:"夏,中国之人也。"《释名》:"夏,假也。宽假万物,使之生长也。"《太元经》:"夏者,物之修长也"。《淮南子》:"夏为衡,衡以平物,使之均也。"《黄帝内经》:"夏者,经满气溢,入孙络受血,皮肤充实,长夏者,经络皆盛,内溢肌中。"故君子当审时节宣调摄,以卫其生。
《黄帝内经》:"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我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"
夏生暑,心主夏,夏脉如钩。夏伤于暑,秋必痎疟。夏防暑热,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,长夏防湿。夏三月,"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"卧宜头向南。当夏饮食之味,宜减苦增辛,以养肺气,长夏减甘增咸,以养肾气。夏气热,当食菽以寒之,虽天气炎热,不宜过食生冷,禁食过饱,肥腻当戒。不得于星月下露卧,兼便睡着,使人扇风取凉,贪凉兼汗身当风,多风痹。头为诸阳之会,尤不可风,禁湿地卧并穿湿衣。夏日可畏,当思预防中暑。故人诗云:"我爱夏日长,"心静自然凉,洵不诬也。
①气候危险因素:雾霾,雷电,雷雨,暴雨,霉雨,火云烈日,"夏应热而反凉"等。
②环境危险因素:洪涝灾害,天暑地热,霉湿淫蒸等。
③生活方式危险因素:贪凉取快,汗身当风,浴于凉水,澡于河流,过食生冷,贪吃肥腻,迷恋夜宵,不辞劳苦,赤日中行,求名远外,觅利他方,大汗淋漓,疲劳过度等。
预防控制夏季感冒,预防控制中暑,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,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等
①立夏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,皆假大也。"蝼蝈鸣,蝼蝈,小虫,生穴土中好夜出,今人谓之土狗是也。一名蝼蛄,一名?一名螜,各地方言之不同也。《淮南子》曰:蝼蝈鸣,邱引出,阴气始而二物应之。《夏小正》:"三月螜则鸣是也。且有五能,不能成一枝,飞不能过屋,缘不能穷木,泅不能渡谷,穴不能覆身,走不能先人。故《说文》称鼫为五技之鼠。《古今注》又以蝼名石,可知《埤雅》《本草》俱以为臭虫,陆德明,郑康成以为蛙,皆非也。" 蚯蚓出,蚯蚓即地龙也,一名(曲蟺)《历解》曰:阴而屈者,乘阳而伸见也。王瓜生。《图经》云:王瓜处处在之,生平野,田宅及墙垣,叶似栝楼,乌药,圆无丫缺,有毛如刺,蔓生,五月开黄花,花下结子如弹丸,生青熟赤,根似葛,细而多糁,又名土瓜,一名落鸦瓜,今药中所用也。《礼记》郑元注曰:即草挈。《本草》作菝葜,陶隐居以辨其谬,谓菝葜自有本条,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,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,可笑。
②小满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小满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至于此小得盈满。"苦菜秀。《埤雅》以茶为苦菜《毛诗》曰:谁谓荼苦(荼即茶也,故《韵会》茶注本作荼)是也。鲍氏曰:感火之气而苦味成《尔雅》曰:不荣而实,谓之秀,荣而不实,谓之英。此苦菜宜言英也。蔡邕《月令》以谓苦荬菜,非。靡草死。郑康成,鲍景翔皆云靡草,葶苈之属《礼记》注曰:草之枝叶而靡细者。方氏曰: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,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,谓之靡草,则至阴之所生也,故不胜至阳而死。麦秋至。秋者,百谷成熟之期,此于时虽夏,于麦则秋,故云麦秋也。
③芒种节气名词解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芒种(上声),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(去声)矣。 螳螂生。螳螂,草虫也,饮风食露,感一阴之气而生,能捕蝉而食。故又名杀虫。曰天马,言其飞捷如驰,曰斧虫,以前二足如斧也,尚名不一,各随其地而称之。深秋生子于林木间,一壳百子,至此时则破壳而出,药中桑螵蛸是也。鵙始(音局)鸣。鵙,百劳也,《本草》作博劳,朱子孟注曰:博芳,恶声之鸟,盖枭类也。曺子建《恶鸟》论:百劳以五月鸣,其声鵙鵙然,故以之立名,似俗称浊温。故《埤雅》《禽经》注云:伯劳不翱翔,直飞而已。《毛诗》曰:七月鸣鵙。盖周七月夏五月也。 所舌无声,诸书以为百舌鸟,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,特《注疏》以为虾蟆,盖蛙属之话尖向内故名之。今辨其非者,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,《易通卦验》亦名为虾蟆无声,若以五月正鸣,殊不知初旬见形所形亦藏矣。陈氏曰:螳螂,鵙皆阴类,感微阴而或生或鸣。反舌感阳而发。遇微阴而无声也。
④夏至节气名词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夏至,五月中。《韵会》曰:夏,假也。至,极也。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"鹿角解。(音骇)鹿,形小山兽也,属阳,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,形大泽兽也。属阴,解支向后与水牛一同。夏至一阴生,感阴气而鹿角解。解,角退落也。冬至一阳生,麋感阳气而解解参,是夏至阳之极,至阴之极也。 蜩(音调)始鸣。(《月令》《注疏》作蝉始鸣)。蜩,蝉之大而黑色者,蜣螂脱壳而成,雄者能鸣,雌者无声,今俗称知了是也。按蝉乃总名,鸣于夏者曰蜩,即《庄子》云:"蟪蛄不知春秋者"是也。盖蟪蛄夏蝉,故不知春秋。鸣于秋者曰寒蜩,即《楚辞》所谓寒螀也。故《风土记》曰:蟪蛄鸣朝,寒螀鸣夕。今秋初夕阳之际,小而绿色,声急疾者,俗称知了是也。故《埤雅》各释其义,然此物生于盛阳,感阴而鸣。
⑤小暑节气名词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角》:小暑,六月节。《说文》曰:暑,热也。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温风至。至极也温热至此而极矣。蟋(音悉)蟀(音率)居壁。一名蛬(音拱),一名晴蛚,即令之促织也。《礼记注》曰:生土中,此时羽翼稍成。居穴之壁,至七月则远,飞而在野矣。盖肃杀之气,初生则在穴,感之深则在野而斗。鹰始击。(《礼记》作鹰乃学习)击,搏击也。应氏曰:"杀气未肃,鸷猛之鸟始习于击,迎杀气也。"
⑥大暑节气名词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大暑,六月中。解见小暑。"腐草为萤。曰丹良,曰丹鸟,日夜光,曰宵烛,皆萤之别各离明之极,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。《毛诗》曰:熠耀宵行,另一种也。形如米虫,尾亦有火,不言化者,不复原形,解见前。土润溽(音辱)暑。溽,湿也,土之气润,故蒸郁而为湿,暑,俗称龌龊热是也。大雨时行。前候湿暑之气蒸郁,今候则大雨时行,以退暑也。
1、"秋"字解《说文》:"秋,禾谷熟也。"《释各》:"秋,就也。言万物就成也。"《太元经》:"秋者,物皆成象而聚也。"《管子》":秋者,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"《黄帝内经》:"秋者,天气始收,腠理闭塞,皮肤引急。"当审时节宣,调摄以卫其生"。
《黄帝内经》:"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。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"又曰: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。
秋生燥,肺主秋,秋脉如浮。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,秋防湿,又防燥。秋三月,早卧早起,冻足冻脑,卧宜头向西。当秋之时,饮食之味,宜减辛增酸,以养肝气。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并穿湿内衣。秋初夏末,热气酷甚,不宜脱衣裸体贪取风凉,不宜过早增添衣服"秋冻"。《增广》云:"秋至满山多秀色",登高长啸菊花香。令人神骨俱清也。
①气候危险因素:炎热如夏,乍雨如霉等。
②环境危险因素:燥热等。
③生活方式危险因素:当风纳凉,过食生冷,居湿涉水,冒晨雾暮露,动作汗出,忧悲伤感等。
①预防秋季感冒,支气管炎,哮喘,肺气肿疾病;
②预防高血压,中风,心肌梗死发生;
③预防食物中毒秋季腹泻发生;
④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;
⑤预防疟疾发生;
⑥预防控制秋季抑郁症发生;
⑦预防控制肥胖病发生。
①立秋节气名词解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立秋,七月节。立字解见春,秋,挚也。物于此而挚敛也。凉风至《礼记》作盲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,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: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白露降。大雨之后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,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之白色也。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螀,蝉小而青紫者。马氏曰: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②处暑节气名词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处暑,七月中,处,止也。暑气至此而止矣。鹰乃祭鸟。鹰,义禽也。秋令属金,五行为义,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,然必先祭之,犹人饮食祭先仪为之者也。不击有能之禽,故谓之义。天地始肃。秋者,阴之始,故曰:天地始肃。禾乃登。禾者,谷,连,藁秸之总名,又,稻秫,苽梁之属皆禾也,咸熟曰登。
③白露节气名词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白露,八月节,秋属金,金色的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鸿《淮南子》作候雁来。鸿大,雁小,自北而来南也,不谓南乡非其居耳。详见雨水节下。元鸟归。元鸟,解见前。此时自南而往北也,燕乃北方之鸟,故曰归。
④秋分节气名词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秋分,八月中。解见春分。
雷始收声。鲍氏曰:雷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阳中收声入地,则万物随入也。蛰虫坏(音培)户。淘瓦之泥曰坏,细泥也。按《礼记》注曰:坏,益其蛰穴之户,使通明处稍小,至寒甚乃瑾寒之也。
水始涸。《礼记》注曰:水本气之所为,春夏气至故长,秋冬气返故涸也。
⑤寒露节气名词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寒露,九月节,露气寒冷将凝结也。鸿雁来宾,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,季秋后至者为宾。《通书》作来滨。滨,水际也,亦通。雀入大水为蛤,雀,小鸟也,其类不一,此为黄雀。大水,海也。《国语》云:雀入大海为蛤,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,此飞物化为潜物也。蛤,蚌属,此小者也。菊有黄华,草木皆华于阳,烛菊华于阴,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,而独菊言者,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。"
⑥霜降节气名词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霜降,九月中,气肃而凝露,结为霜矣。《周语》曰:驷见而陨霜。豺祭兽(《月令》作豺乃祭兽戮禽)。祭兽,以兽而祭天报本也。方 铺而祭秋金之义。草木黄落,色黄而摇落也。蛰虫咸俯(《淮南子》作?)咸,皆也。俯,垂头也。此时寒气肃凛,虫皆垂头而不食也。
1、"冬"字解,《说文》:"冬,四时尽也"。《礼记·月令》:"天气上腾,地气下降,天地不通,闭塞而成冬。"《乐记》:"冬,藏也。"《前汉·律历志》:"冬,终也。"《白虎通》:"冰霜,冬之候也。"《黄帝内经》:"冬者,盖藏,血气在中,内著******,通于五脏。"故君子当审时节宣,调摄以卫其生。
《黄帝内经》:"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,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"
李东海,高级营养保健师,卫生部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健康管理师湖南首届培训班班长,海内健康管理网创建人。主张健康管理必须从娃娃抓起,"教子弟于幼时,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"。著作有《中国传统健康管理》原名《中国传统健康养生》。
自序
《黄帝内经》曰:"人之情,莫不恶死而乐生,告之以其驭,语之以其道,示以其所便,开之以其所苦","不治已病治未病"也。是书几经整理,虔诚奉上。愿读是书者"不忽于细,必谨于微"。"预知防微杜渐耳。由于是书水平有限,不足之处在所难免,敬请读者批评指正。是为序。(查看详情)
海内健康管理网创建人:李东海 2020年5月 联网备案号 43011102001870 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20008469号